黄庭坚(1045-1105),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后世称黄山谷,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的诗文奇崛放纵,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江西诗派的始祖,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他的词清新瘦硬,和秦观并称“秦七黄九”。他的行书和草书入古出新,个性鲜明,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的书法取法于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颜真卿、高闲、杨凝式、周越、苏舜钦等,可谓兼收并蓄,包容百家。黄庭坚在书学上追求一种自然之美,忘我的境界,无法之法。他自称“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他认为“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是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
释文:余尝评伯时人物似南朝诸谢中有边幅者,然中朝士大夫多叹息伯时当在台阁,仅为善画所累。余告之曰:伯时丘壑中人,暂热之声名,傥来之轩冕,殊不汲汲也。殊不汲汲也。此马驵骏,颇似吾友张文潜笔力,瞿昙所为识鞭影者也。黄鲁直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