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枝头依然留着残绿的树丛!
纷纷飘落在草地上的黄叶!
你好,迟暮的美景良辰!大自然的悲痛
正与我的忧伤相宜,让我看了感到欣悦!
我沿着荒僻的山间小路一边漫步一边遐想,
我真喜欢最后一遍再看一看
这黯然失色的太阳,它那微弱的余光
在我跟前几乎穿不透林间的昏暗!
是的,在这大自然气息奄奄的秋日里,
我竟从它那无神的眼光中发现更多的妖娆,
这正是一位朋友的告别,这正是即将因与世长逝
而永远合起的双唇上最后的微笑!
所以,虽然因痛惜我漫长岁月中失去踪影的希望
而打定主意放弃人生的前途,
但我依然回过头来,以羡慕的目光
凝视我还没有享受到的人生的幸福!
啊!大地,太阳,幽谷,秀丽而温存的自然界,
临近我的墓园,我真得向你们洒一番热泪;
清风竟如此芳香!夕照竟如此纯洁!
在一个行将就木的人看来,斜阳竟如此优美!
我恨不得这会儿就喝光
这混合着仙露与胆汁的苦酒!
在这让我饱尝人生艰辛的酒杯底上,
也许还有一滴蜂蜜留在里头?
也许未来还会让我重温
那已经失去希望幸福的梦境?
也许在茫茫人海中,还有个我素昧平生的人
能理解我的隐衷并向我发出共鸣?......
花朵在凋谢时向微风显出自己的清芬;
这意味着此刻花朵正向生命告别,向太阳告别;
我也不久于人世;在这一息尚存之际,我的灵魂
也吐露出衷曲,宛如一阵凄切缠绵的音乐。
作者:拉马丁(1790—1869),19世纪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贵族家庭。在宁静的乡村度过幼年,喜爱《圣经》和夏多布里昂等人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政治上坚持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立场,宣扬人道主义,向往宗法社会,提倡诗歌应为社会服务。1820年,他的第一部诗集《沉思集》发表。在诗中诗人歌颂爱情、死亡、自然和上帝,认为人生是失望和痛苦的根源,把希望寄托在已经消逝的事物和天堂的幻想上,或转向大自然寻求慰藉。诗人之后发表的《新沉思集》、《诗与宗教的和谐集》等作品,继续着这些主题,但日趋明朗的宗教信念冲淡了忧郁的氛围。拉马丁的诗歌多是感情的自然流露,给人以轻灵、飘逸的感觉,着重抒发内心的感受,语言朴素。《沉思集》被认为重新打开了法国抒情诗的源泉,为浪漫主义诗歌开辟了新天地。
赏析:秋风萧瑟,引发人无限的伤感,悲秋的佳作比比皆是,但作者一反常态,他认为秋天是迟暮的美景良辰,大自然的悲痛与作者的忧伤相宜,让他看了感到欣悦。秋天成了作者的朋友知音,因为他发现了秋天具有自强不息而又视死如归的精神寓意。你看,虽然黄叶纷纷飘落,但树丛的枝头却依然留有显示出不屈生机的残绿,虽然微弱的余光几乎透不过林间的昏暗,但是黯然失色的太阳依然竭尽所触的发出所有的光和热。虽然气息奄奄,但大自然却依然带着笑容向人间告别,在死神面前泰然自若,毫无惧色......这一切都使诗人肃然起敬,敬慕不已,诗人竟然从大自然无神的眼光中发现更多的妖娆,透过萧条的现象发现秋天另类的美。正是大自然的伟大精神与崇高形象触动了诗人敏感的心,唤起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幸福的憧憬。于是诗人决意抛弃痛苦和忧郁的悲观人生态度,转而采取热爱生命的积极进取态度。我们在诗中听到他如饥似渴地追求幸福的心声。这正反映了诗人灵魂深处渐趋平复的痛苦中燃起新的希望。对于生活,诗人认为即使人生是一杯苦酒,但他不言放弃,喝下去,也许还有一滴蜂蜜。留在杯底。在诗人眼中,“清风是如此芳香!夕照是如此纯洁!斜阳竟如此优美!”“悲秋”的心情在诗人内心一扫而光,而代之以乐观、开朗、豁达的心情,就像“花朵在凋谢时向微风献出自己的清芬”,诗人在生活中尽管遭到种种不如意,但他仍然在灵魂深处吐露:生活,我爱你!
《秋》一诗,语言朴实、韵律和谐,朗朗上口,以“我”的口气抒发诗人内心感受,增强了亲切感,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综观全诗,优雅动人,情景交融,是一首布局精妙,立意新颖的难得好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