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刘志明书法工作室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日志

 
 

硬笔长卷《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  

2015-12-21 21:27:50|  分类: 硬笔长卷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硬笔长卷《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 - 虚梅 - 刘志明的博客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鸟,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觜,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译文: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尽是野草树木、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幽静。开始时还骑马行进在乱石纵横的路上。旁边都是大松树,松干弯曲的像车盖,笔直的像垂筒形的旌旗,挺立的像人,平卧的像有角的小龙。松树下的草丛间有泉水,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时隐时现;泉水落入石井中,发出锵然的鸣声。松树之间有藤长数十尺,弯弯曲曲像一条大蛇。树上有鸟,黑色羽毛很像八哥,红顶长嘴,俯而啄食,发出清脆的声响。稍稍往西,一座山峰很高,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把马的缰绳系在岩石的尖角上,大家相扶相携着往上攀登。竹子一片,抬头看不见太阳,走了约四五里,才听到鸡叫声。有僧人穿着布袍踩着鞋子前来相迎,跟他交谈,他惊愕地与你对视着,像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顶有数十间房屋,曲折回旋,依崖壁而建,筑有栏杆,要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一样攀援,迂回着走,才得以出奉,而这间屋的门和那间屋的窗正好相对。坐定之后,山风一阵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大家相视而惊慌,不知道自身正在什么地方。将近黄昏了,就都睡在山上。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像正在人头顶上。窗间数十竿竹子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凄厉的声响。竹子间的梅树和棕榈树森然耸立的样子,如同相对而立鬓毛突出的鬼魅。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未能入睡。等到天亮,就都离开那里。回家几天之后,还是恍恍惚惚地脑海中浮现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记了这些。后来,我没有再到北山去,然而往往想起这次游山的事。

        作者:晁补之(1053-1110) 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哲宗朝,累迁著作佐郎,后因事屡遭贬谪。徽宗立,复召为著作郎。官至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杲州,主管鸿庆宫。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秦观、黄庭坚、张耒齐名,苏门四学士之一。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赏析:本篇选自《鸡肋集》。熙宁年间,晁补之的父亲晁端友任新城县令,与居官杭州通判的苏轼有诗唱和。晁补之随父同在新城,二十岁那年拜在苏轼门下,亲闻教诲二年之久。据晁补之说,苏轼曾对他讲述杭州“山川人物,雄秀奇丽,夸靡饶阜”,并称赞枚乘的《七发》、曹植的《七启》“引物连类,能究情状”,他因此作《七述》,记述苏轼之言,描写杭城种种情状。《新城游北山记》也是这期间写的。这虽然是一篇散文,却也吸取和运用了赋的某些表现手法,可以看出苏轼所说“引物连类,能究情状”的话对他的影响。这是一篇以刻画景物、渲染气氛、传达感受见长的游记。文中所写泉、石、松、藤、鸟,以及荦确逼仄的山路、遮天蔽日的竹林、高峰绝顶的庙宇,无不给人一种山深景幽、奇特怪异的感觉。至于风中铎铃、月下树影,更增添了空寂、阴森的气氛。作者擅长绘画,从本篇中也不难发现他善于捕捉和描摹形象,勾勒画面。作者不但成功地用文字把种种难状之景再现出来,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了切身的感受,至今读来,仍给人以深刻的、强烈的印象,如同身临其境,“恍惚若有所遇”。把暂时的情景、瞬间的感受保存下来,传之久远,这正是文字和画笔所共同具有的特殊功能,也是这篇游记值得称道的地方。

  评论这张
 
阅读(66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