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刘志明书法工作室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日志

 
 

欧阳询书法  

2011-02-15 09:01:50|  分类: 书法资料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欧阳询(557~4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土,封渤海县男。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书。初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别创新意,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自成“欧体”,于后世影响深远。据史书记载,欧阳询“虽貌甚寝陋,而聪司绝伦,读书即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欧阳询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

唐张怀瓘《书断》云:“欧阳询“真行之书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欧存世书迹尚多,墨迹有《仲尼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宗圣观记》、《房彦谦碑牌》等等。

欧阳询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楷书结构的整理。相传欧阳询总结了有关楷书字体的结构方法共三十六条,名为“欧阳询三十六法”,此法虽然掺人了后人所作的若于解释或思考,但其中肯定有很大成分依然是欧阳询的:他的研究已经完全摆脱了不稳定的字形的无规律性的变化,而进入了造型分析的层次,书法结构的成熟观念,至此才算是真正的成立。

欧阳询书法 - 虚梅 - 刘志明的博客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宋拓唐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拓本半开纵209cm,横13.9cm。1956年张明善捐献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

欧阳洵76岁书,贞观六年(632)刻石。书法高华浑穆,丰厚挺拔,既有晋人凤韵,又开唐人新风,是千余年来楷书登峰造极之作。此册为宋拓明驸马李祺本,是现存善本之最。曾经清高士祺、赵怀玉收藏。清初高氏重新装裱。后归张明善所有。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历经陈、隋、唐三朝。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八体尽能、尤工正书。世称“欧体”,书名广传天下,影响后世深远,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井称“唐初四大家”。

 

欧阳询书法 - 虚梅 - 刘志明的博客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姚辩墓志》,虞世基撰,欧阳询正书。万文韶镌。志目又称《姚辩墓志》、《姚恭公墓志铭》、《左光禄大夫姚辩墓志》、《左屯卫大将军姚辩墓志》、《隋故左屯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姚恭公墓志铭》。文见严可均《全隋文》卷十四(《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十月二十一日入窆万年县。著录首见朱长文《墨池篇》卷十七,武亿《授堂金石一跋》卷四所见为“近人重刻”:王昶《金石萃编》卷四十记宋时重刻本“一石二面”,“多讹字落字。高三尺三寸,广一尺五寸。三十二行,行四十二字”。欧阳询结衔“太常博士”。

志主姚辩(546-6ll),宇思辩.武威人,官至左屯卫大将军、右光禄大夫,大业七年三月十九日(《隋书》卷三《炀帝上》记“三月丁亥”即初二日)卒,年六十六.赠左光禄大夫,谥曰“恭”。

宋趙明誠《金石錄目記》曰“第五百三十/隋屯衛大將軍姚辯墓誌/虞世基撰/歐陽詢書/大業七年十月”。趙明誠又於跋隋西林道塲碑中曰“余家蔵隋姚辯墓誌-元夀碑/皆率更(欧阳询,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在大業中為博士時所書”。姚辯其人,隋書無傳,僅煬帝紀曰“三月丁亥/右光祿大夫-左屯衛大將軍姚辯卒”云云(下附原文①)。清-王昶-金石萃編卷四十錄有隨故左屯衛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姚恭公墓誌銘全文,可補隋書無傳之漏。墓銘記姚辯“大業七年三月遘疾/十九日薨於京兆郡/春秋六十有六…其年十月癸醜朔二十一日葬”云云,知是墓銘撰並書於大業七年無疑。

又:是銘“隨”字帶“辵(chuò,即“辶”)”,為隋碑尟(xiǎn)見也,此亦可旁證“文帝受禪後/以魏-周-齊不遑寧處惡之/雖去辵而但書隋字”之說是為一辯。古“隨/隋”二字有通叚多例,不贅述。

又:墓銘前題“廩軍內史侍郎虞世基撰文/太常博士歐陽詢書丹”;末屬“萬文韶刻字”。唐-禇遂良有聖教序碑,立於永徽四年(653年),鐫刻者即屬為萬韶文,與刻是碑相距四十二年。噫,知萬韶文乃事隋-唐兩朝之鑿字名手,亦可揣其在永徽時至少已年過六秩矣。清-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記是碑字為“信本(欧阳询字信本)小楷之有名者”云云。其又以為是碑因有誤脫誤刻字數處,故斷是碑乃後人“據搨本鉤摹入石/芟棄其殘缺曼患者故爾”云云;清-授堂金石跋則以為是“近人重刻”。姑錄於此,聊備一說。

万文韶(刻者),隋文帝至唐高宗时人。善刻碑,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大业七年(六一一)刻姚思辩墓志铭,唐永徽四年(六五三)刻褚良书慈恩寺三藏圣教序。

(正文)随故左屯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姚恭公墓志铭(并序)

内使侍郎虞世基撰文

太常博士欧阳询书丹

公姓姚,讳辩,字思辩,武威(位今甘肃境内)人也。导清源于妫汭(guīruì 妫,虞舜居妫汭,因以为氏。—《说文》),肇崇构于轩丘(古地名。相传为轩辕黄帝所居之处)。世隶斯土,五世祖泓,为晋所灭,子孙播越,居于武威。曾祖赞,抚军左军将军、武威太守,以硕量伟才,佐时匡国。父宝,散骑常侍。锺孕山川,降神象纬,幼而风韵开爽,志节通亮,弓殚百步之奇,剑敌万人之气驰名,遂以材官入选。周保定四年,起家宗侍下士。天和二年,伐敌亏胜群帅见囚,公频进奇谋,竟弗能用,乃以舟师先济。

朝廷攸赖统营校。公抚养士卒,劝课农桑,莫不家寔廪食,人知礼节。保定五年,从周武平定晋州,摧殄高壁。十二月,进屠并州,既陷,公独为后距,转战不衰,皇舆获安,公之力也,频蒙优赏。六年,从定相州。以前、后功授大都督,封安养县开国,子邑四百户,检校武侯兵事。又命公随上柱国既拔崇于武陟合战,又于野马相济寔繁有徒。公建旆旋征,摄弓言迈,摧锋接战,充著奇功。开皇元年,授上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增邑为一千户,自治所届,即事戎车。公诚勇奋发,义同阃外,屡出奇兵,频摧丑虏,建勋天府。凡厥赏赐,散之士卒。二年,匈奴复入凉州,诏以公为行军都督,前后冲击,昼夜攻围。校尉之井既枯,将军之泉又竭。空有思梅之鞅,以亡为存,策勋命赏,理在不次。五年,授右武卫、骠骑将军,霍去病之功蔑如也。六年,授云州道水军总管。戈船掩渚,巨舰浮川,河涘肃整,匪曰崇墉(chónɡ yōnɡ高墙;高城。),棋跱(qí zhì亦作“棊峙”。谓处相持之势,如弈棋之交互对峙。)耸堞(dié堞,城上女垣也。——《说文》。按,古城用土,加以砖墙,为之射墙也,亦谓之陴,或谓之陴倪。)相望,边杵弗腾,控弦远逝。其年,授使持节,河中化若神明。十年,检校叠州总管、河州刺史,行叠州刺史事。公才略俊敏,宽弘政教,安民和众,于是乎在。十二年,转授左武侯将军,寻为凉州,总管凉州牧,边烽寝候(守望;侦察)。毳(cuì毳,兽细毛也。——《说文》)幕旃(zhān同毡)裘,望风敛迹。十六年,使持节灵州总管诸军事。公顷(qǐng通“倾”。)俗易风,移政成期月。十八年,授原州道行军总管。十九年,授环州道行军总管。公屡总戎律,特精边事,每秋风起塞,胡骑扬尘,折冲之任,非公莫能。大业二年,授左武侯大将军,进爵蔡阳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大启皇丘钦明,御箓睿圣纂图,特荷天眷,恩遇隆重,密勿禁候,知无不为。乃舆子威等同进位大将军、左武侯大将军如故。三年,以母忧去官。其年有警公孝性自天几于毁灭,黾勉王事,杖而後起。四年,以官方草创,授金紫光禄大夫、上光禄大夫如故。车驾北巡,诸蕃朝朔,以旧典纠察,整肃军(容)。乃令公建旌门洞张,内外肃然,事严细柳。吐谷浑大保五期尼乐周等率众归附,使銮跸西幸,底定浑国。以公为郁卑道将军。旗鼓所振,莫不摧殄,俘献授右光禄大夫、左屯卫大将军如故。乃献凯庙廷,礼崇备物,六军之长。车驾南巡江都,以公京师留守,职居爪牙,任惟心膂,出处崇重,朝野荣之。大业七年三月遘疾,十九日薨于京兆郡,春秋六十有六。惟公体量宏达倡仁兴义,造次弗违,虚己推贤,始终同致,加以雄图恢廓,奇略弘远,气有馀勇,莫之与抗。善于御抚,得士卒之心,长于政术,致廉平之美。自入统禁旅,出总戎所,夙夜匪懈,简在帝心。至于敬友穆亲,轻财贵义,家禀诚孝,奉以周旋,训与不善,遽此归全。知与不知,莫不流涕。粤以其年十月癸丑朔二十一日葬,有诏:故左屯卫大将军、右光禄大夫姚思辩,性理和谨,秉心恭慎,历仕无玷式表哀荣,可赠左光禄大夫。又蒙赐物八百段,粟麦一千石,谥曰恭公乃为之铭。

铭曰:长澜若水,远馥薰风。时贤继及,世德攸隆。勤王成务,启霸垂功。炳灵不已,玄宫冥照。落雁穷能,通猿尽妙。蹶张选勇,期门待诏。职分七萃,官联五营。入登陪卫,出拥高旌。汜水兵略,常山陈势。卓荦明谋,沉深节制。功有必取,算无遗计。累膺恩宠,显赫身名。执恭履慎,守满持盈。方陪祀岳,遽掩佳城。游魂不归,逝川何既,春秋递代,徽猷勿替。万文韶刻字。

欧阳询书法 - 虚梅 - 刘志明的博客

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此碑现在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楷书28行,行59字。碑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早年所书。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

《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杨士奇云:“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世南)得晋之飘遗,欧(阳询)得晋之严整。观《皇甫诞碑》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翁方纲说:“是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此碑用笔研润,虽为欧阳询早年作品,但已具备了“欧体”严整、险绝的基本特点。明王世贞云:“率更书皇甫府君碑,比之诸贴尤为险劲。是伊家兰台(欧阳通)发源。”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方严莫过于《邕禅师》,秀劲莫过于《醴泉铭》,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欧阳询书法 - 虚梅 - 刘志明的博客

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贞观五年(631)十一月刻,楷书,35行,行33字。原碑在长安(今西安)终南山佛寺,北宋庆历年间石毁后翻刻甚多。此碑书法平正清穆,丰腴悦泽。王世贞云:“化度尤精紧,深合体方笔圆之妙。”《书概》云:“率更化度寺碑,笔轻意长,雄健弥复深雅。”历来将《化度寺碑》与《醴泉铭》并称为“楷法第一”。

此碑拓本以临川李氏藏本,吴县吴氏四欧堂藏本及敦煌石室本为佳。四欧堂本现归上海图书馆收藏

  评论这张
 
阅读(209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